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广东实验中学A-Level国际课程 编辑:佚名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博物馆的英文Museum意为缪斯的圣殿,而在古希腊神话里,缪斯是主司艺术与科学的文艺女神。博物馆的存在,让人们得以从全球视野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反观身边的世界,遥望过去,思考当下。
就像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写道:“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有这样一座博物馆,如果你在它的每件藏品前停留一分钟,然后不吃不喝24小时参观展品,当你看完所有馆藏、走出博物馆,已经24年过去了;就算走马观花一整天,我们也未必能浏览完它100多间展厅中展出的5万余件藏品——这就是大英博物馆。
展示全球社会的变迁历史
大英博物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也是历史文明的一部分。以建馆时由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近八万件藏品为起点,大英博物馆从一开始就把眼光放诸四海,经过几代人两百多年的累积,大英博物馆藏品之均衡和全面堪称全球。大英博物馆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收集、保存、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美的”和“有意义的”作品。在文明的巨大历史海洋中,从古希腊文明跨海跃进古埃及,再回到东方,寻迹上下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瑰宝......在这座建筑里,我们将一起“凝视与思考整个世界”。
古典又现代的建筑空间
大英博物馆正门两旁各有8根爱奥尼亚式圆柱,每根圆柱上端是一个三角顶,上刻一幅巨大浮雕,使整个建筑气魄宏伟,蔚为壮观。
在博物馆中遨游,我们总是会发现自己下意识地伸出手指,隔着玻璃柜,想指向那些玻璃柜背后的东西,仿佛在这个动作中能得到某种答案。博物馆,让我们释放我们充满好奇的心。这也是博物馆在我们这个时代较根本的存在价值:鼓励对于那些新的、不熟悉的事物的渴望,对于差异的开放性,以及一种悬置判断的意愿。260多年前,正是这种好奇心促成了大英博物馆的起源。
在大英博物馆的大厅,镌刻着英国诗人丁尼生的一行诗句:
“让你的双脚,在此后的千百年里,都站在知识中间。”
构建文明的交换与凝视
大英博物馆里永恒的景点,是古代埃及馆里的木乃伊。除了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拥有世界上较齐全的古埃及殡葬文物,玻璃展柜中的“人”与展柜外的人四目相对,人潮汹涌。在这跨越时空的四目凝望交替之间,是人类文明的交换与沉淀。
以文物讲述不同凡响的经历
大英博物馆致力于向每个观众展示全世界——早于《圣经》400年的“大洪水”记录板上用楔形文字记录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地下25号厅的贝宁铜板记录了16世纪尼日利亚贝宁城的宫廷生活和宗教仪式;印度厅中阿玛拉瓦蒂大塔雕刻代表了印度南部在公元前2世纪的建筑与雕刻风格。
从煮物罐到黄金帆船,从石器时代的工具到信用卡,大英博物馆包罗万象的文物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它们跨越时空,讲述这个世界的历史,它们所表现的是整个社会群体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
罗塞塔石碑是英国与拿破仑治下的法国相互缠斗的记录,而美国独立战争可以通过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张美洲土著所绘的鹿皮地图而展开,来自婆罗浮屠的佛头和皮影说明爪哇有可以与地中海文明相媲美的灿烂文化——这些“时间机器”共同发声,讲述了它们经历重塑与迁徙的时代故事。
地球演变与物种进化的岁月,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类历史。这个漫长的过程充满着未知的神秘,一花一草的生长衰落,生物种群的繁衍生息,每时每刻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能否回到远古时代一探究竟?
而博物馆就是时间长河中的渡船,使人们能够溯流而上,领略凝固在时光中的精彩瞬间。从200万年前人类祖先使用的石器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品,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让我们即刻与生活在遥远时空中的人相连接,让所有人都在共同的故事里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