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题目时重点捕捉题干中的限定词与核心概念,比如特定年代、人名、专有名词等标识性信息。例如遇到"The author mentions the 19th-century experiments to..."这类题干,需立即在脑中建立"时间段+实验类型"的双重定位坐标。
学术文章通常呈现"观点-论证-例证"的层级结构,重点浏览各段首末句把握段落主旨。统计数据显示,83%的细节题答案分布在段落前三分之一处,掌握这个规律可大幅提升定位效率。
文章结构要素 | 对应题型 | 解题耗时参考 |
---|---|---|
引言段论点 | 主旨题 | ≤90秒 |
数据论证段 | 细节题 | 45-60秒 |
确定答案区间后,采用"三行精读法":以定位点为中心,精读前后三行文本。此方法可覆盖92%的细节题考查范围,同时避免陷入全段精读的时间陷阱。特别注意转折连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表达,这些通常是考点密集区。
以TPO32第三篇地质学文章为例,当遇到考查"地幔柱形成过程"的细节题时,运用结构速读术快速定位至文章第四段,通过锁定"mantle plume"、"thermal convection"等关键词,在90秒内准确完成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