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8-10岁儿童认知特点设计的机器人编程课程,将机械原理学习与图形化编程实践有机融合。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架构,每个教学单元包含原理认知、部件组装、程序调试三大实操环节。
课程周期 | 教学内容 | 能力培养 |
---|---|---|
16课时 | 基础电路搭建与传感器应用 | 物理认知与工程思维 |
32课时 | 自动化控制与编程逻辑 | 算法设计与问题解决 |
48课时 | 综合项目开发与调试 | 系统思维与团队协作 |
情境化教学设计:每个教学单元设置真实应用场景,如智能避障小车、自动灌溉系统等具体项目案例,学员需完成从方案设计到成品调试的全流程。
分阶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基础应用、进阶调试、创新开发三个阶段,逐步提升学员的机械工程认知水平和编程实现能力。
多维评估体系:采用操作规范性、程序逻辑性、作品完成度三维评价标准,每阶段进行学习成果可视化展示。
电学控制专题:通过16课时的系统学习,学员将掌握基础电路搭建、传感器信号处理、执行机构控制等关键技术,完成至少3种典型电路配置方案。
编程逻辑训练:采用图形化编程工具进行教学,重点培养条件判断、循环控制、变量应用等编程思维,实现机器人动作的精准控制。
工程实践项目:每学期设置2-3个综合实践项目,要求学员团队完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原型制作、调试优化全流程开发。
采用8人制精品小班授课模式,确保教师能实时关注每位学员的操作细节。教学场所配备专业级机器人套件,包含12种传感器模块和8类执行机构组件。
课程采用双师辅导制度,主讲教师负责知识讲解与演示,助教全程指导实操环节,确保学员在90分钟课时内达成既定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