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0112
评分要素 | 占比权重 | 具体要求 |
---|---|---|
立意深度 | 30% | 观点明确有创新,避免套路化表达 |
结构布局 | 25% | 起承转合自然,段落衔接流畅 |
语言表达 | 25% | 修辞运用恰当,避免语病错字 |
情感传达 | 20% | 真情实感流露,引发读者共鸣 |
该篇以月相变化为切入点,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有机融合。开篇通过"月圆是画,月缺是诗"的意象对比,巧妙引出对生命留白的思考。文中大量引用名家警句,展现考生深厚的文学积淀,这种旁征博引的能力正是名校评审重点关注维度。
"生活的滋味,无非在于诗,酒,哲学,爱情,在空白的缝隙中,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生活却因此凭添了几分色彩。"
这段文字充分体现思辨深度,通过"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展现考生独特的价值认知。评审专家特别指出,此类哲学思考类文章需注意三点:观点阐释需具体化,例证选取要典型化,结论推导应逻辑化。
第二篇以梦想追求为主线,采用层进式结构层层推进。开篇设问引发思考,中间通过"昙花-雄鹰-彩虹-流星"的排比用例,增强论述气势。值得关注的是文末段落:
"平静的天,平静的阳光下,我只愿悄悄地去向那瓦尔登湖畔,远远地隔着梭罗,轻轻吟唱着,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这种收尾方式将具象描写与抽象思考结合,既呼应开头又升华主题。教学实践中发现,优秀考场作文往往在结尾部分设置"记忆点",通过金句提炼或意象再现等方式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思源教育教研团队建议,考生在备考阶段应建立个性化写作档案,定期进行专项突破训练。通过系统化的写作课程学习,掌握考场作文的构思技巧与表达策略,切实提升写作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