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立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院
  • 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强化内涵建设
  • 成为培养卓越一线工程师的摇篮”的办学定位

400-688-011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时尚与艺术)-学校简介

国际时尚教育新坐标: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实践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资源配置

在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构建起总面积超110万平方米的双校区教学网络。徐汇校区坐拥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奉贤校区则占据海湾生态区的创意空间,两校区形成"技术研发+艺术创作"的互补格局。价值4.69亿元的教学设备体系支撑着包括材料科学实验室、数字时尚工坊在内的28个专项实训中心。

图书馆系统收录专业文献243万册,其中时尚设计类外文原版著作超过3.2万册。覆盖全校的万兆光纤网络支持虚拟时装秀场、3D面料模拟等数字化教学场景,视频教学资源库累计存储570个专业课程模块。

学科融合创新培养体系

国际教育项目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构建时尚设计与工程技术的交叉学科平台。在48个本科专业中,服饰智能工程、可持续材料设计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体系引入法国时装学院(IFM)的模块化教学方案,形成"季度项目制+工作室实训"的混合培养模式。

  • · 中外合作专业:市场营销(时尚方向)、机械设计(服饰装备)
  • · 特色实验室:智能穿戴实验室、数字印花工坊、虚拟时装展厅
  • · 企业合作项目:东方国际集团面料研发、之禾品牌设计实践

产学研深度联动机制

学院建立三级企业合作网络,与长三角地区300余家时尚企业建立技术转化通道。近五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1409项,研发经费总额达3.8亿元。在功能性服装材料领域,研发团队攻克8项行业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应用于冬奥会运动装备研发。

教学团队创新"双师课堂"模式,邀请企业首席设计师参与75%的专业课程教学。毕业设计实行"企业命题-校园创作-市场验证"的完整流程,近三年学生作品转化率稳定在42%以上。

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与全球75所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设置"3+1+1"本硕连读通道。国际课程模块包含米兰时装周实践、巴黎设计工作坊等特色单元,学生海外研修期间可参与品牌快闪店运营等实战项目。

师资队伍中海外背景教师占比37%,包括法国版型师、意大利配饰设计师等行业专家。国际学生规模达776人,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的学习社区,每年举办跨国毕业设计联展。

技术创新与教学转化

科研团队在智能穿戴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的柔性传感技术已应用于运动监测服装。学院持有国家授权专利331项,其中12项成果实现产业化,技术转让金额累计超5600万元。

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建成国内首个服饰工程虚拟仿真平台,整合AR量体、AI版型优化等前沿技术。该平台已纳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服务全国28所高校的服装工程专业。

  •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
  • 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
  •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
  •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
课程导航
校区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