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采用独特的"六边形"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在语言与文学、语言习得、人文社科、实验科学、数学和艺术六大组别中各选一门课程,其中至少三门需选择高阶难度(HL)。这种设计既知识广度,又兼顾专业深度。
学科组别 | 典型课程 | 选课要点 |
---|---|---|
语言与文学 | 中文A、英语A | 母语文学分析能力培养 |
语言习得 | 英语B、法语B | 二外应用能力提升 |
人文与社会学 | 经济、历史 | 社会现象分析视角 |
实验科学 | 物理、化学 |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
数学 | 分析与方法 | 抽象思维训练 |
艺术 | 视觉艺术 | 创意表达能力 |
通过MYP阶段学科表现识别优势领域,例如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表现突出者可优先考虑数学AA HL;参与模拟联合国活动者适合选择历史或经济HL。艺术组虽为选修,但对设计类专业申请者而言,视觉艺术HL作品集可大幅提升录取竞争力。
不同专业方向有典型课程组合模式:
根据IB官方数据,2023年全球IBDP平均分最高的HL课程为中文A(6.2分),而物理HL平均分仅4.8分。建议采用"2+1+1"选课模式:2门与专业强相关HL课程+1门优势学科HL+1门SL调剂课程。例如计划攻读心理学的学生可选择心理学HL+生物HL+中文A HL+数学AI SL的组合。
特别注意:部分大学对特定课程有硬性要求,如香港大学法律系明确要求英语A HL,选课前务必查阅目标院校最新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