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铸就心理学教育丰碑
作为中国现代心理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复旦大学心理学科自1923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持"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涌现出胡寄南等二十余位心理学界泰斗,形成独具特色的"复旦心理学派"教学体系。
教学实践双轨培养体系
- 学术传承新范式
创新采用"导师工作坊+科研实验室"双轮驱动模式,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即进入教授课题组,近三年学生参与发表SCI论文达37篇。
- 实践教学网络
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12家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每年开展临床心理实训超过800课时,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无缝对接。
杰出校友网络
培养的毕业生中,既有像黄维荣这样的学术大家,也有在华为、字节跳动等企业担任首席心理学专家的行业精英,形成覆盖产学研各领域的校友资源网。
跨学科培养特色
开设"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等前沿交叉课程,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联合建设五个跨学科实验室,拓宽学生学术视野。
科研创新生态建设
依托国家脑科学计划重大项目,建成国内首个心理学大数据分析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42项,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等期刊发表论文19篇。
创新设立"心理学+X"双学位项目,与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建立联合培养通道,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课程培养架构
基础模块 | 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
应用模块 | 临床心理评估、组织行为学、用户体验设计 |
前沿模块 | 计算心理学、神经经济学、人工智能伦理 |